主页 > 情感 > 正文

​男孩女孩的教育区别

2023-03-14 15:27 来源:来论网 点击:

男孩女孩的教育区别

我无法同意其他答主如@韩国成老师、@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以及@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的看法,我坚决反对这种性别隔离的教育思路。

我尤其警告女孩的家长不要听这些对于女孩教育有害的意见:他们的建议只会让你的女儿成为自我设限的那种女性。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孩子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计划的模样被“加工”,去迎合某种陈腐、过时的性别规范,还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地追求符合他们个性的成长?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不应该被放进刻板的框框。我建议其他几位答主,将自己的想象稍微扩展一下,在既有的男阳刚女阴柔的框架之外,想象那些爱美的玫瑰男孩,刚健的阳光女孩,这些类型的人中间,也有着长长的杰出人物的名单。

舞蹈家林怀民和他的舞蹈作品

伊朗数学家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关键是看孩子在特定的早期环境和经验里形成的个性,而不是看他们的性别。因此,我反对@韩国成老师  主张的父母分工。我认为父母亲共同养育,并且按照其特长与能力进行分工,比按照性别分工显然更为合理。譬如如果母亲是一位体育健将,而孩子在体育竞技上有着浓厚兴趣,那么当然母亲应该更有主导性;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是男孩,应该让弱不禁风的父亲来主要负责来培养男孩的“阳刚”,可以说是缘木求鱼。又如假如女儿是科学天才,而父亲恰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那么偏偏要执着于让从政的母亲来指导女儿的“气质”,可谓是因小失大。一个家暴的父亲来主导男孩的教育,很容易复制出一个家暴男;一个恪守“女德”的母亲对女儿的洗脑,最后只会让孩子失去求知的能力。

排球女将郎平

神舟十号的女宇航员王亚平

教育专家们的论证逻辑本身也非常混乱。譬如韩老师说,母亲教育儿子缺乏阳刚之气,那么你怎么解释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呢?你说母亲必须成为对女孩子教育第一责任人,又说“在很多家庭里,母亲素质和修养不高,且又做第一育女责任人,是很难培养出一个气质非常好的女儿。”那么,应该得出的结论难道不应该是,谁的素质和修养好,谁就应该做第一责任人,而不是按照性别分配角色吗?

另外,我觉得  这些“教育专家”,你们对男孩女孩的教育目标的理解,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的,你们不应该以讹传讹地去传播你们的错误观点,而是应该自己去回炉读书。在一个女宇航员上天,女总统比比皆是的时代,你们倡导的,还是一种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照料家庭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念忽视了男性的内在世界的发展,尤其是与他人共情联结的能力,而限制了女孩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事实上,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个平衡的生活:对外于社会有所贡献,与更多的人形成关系;对内享受情感生活与人伦之乐。我们需要培养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男人与女人,而不是复制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无趣旧世界。

譬如韩认为,要教育女孩子保护自己,懂礼貌,而男孩子则要负责任,其实就是给男孩女孩分派了不同的角色。这非常可笑,教育专家们如何解释受大学教育的年轻女性已经超过男性、女性在中小学整体学业表现强于男性的事实呢?难道学业能力更强的女孩不配承担跟男孩同样的责任吗?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就更是错到离谱。说男孩要给予的是“一蓑风雨任平生”式的阳光教育,而女孩要给予的是“不能越雷池半步”式的底线教育。意思就是,对男孩的教育是鼓励坚强面对挫折,自由而独立。 而对女孩的教育就是限制女孩的选择,包括身体上的守贞教育,连“珍爱自己的圣体”这种话都说出来了;所谓生活底线、情感底线和生命底线教育就更加奇怪,难道男孩不要独立和尊严?不要情感独立,不要珍爱生命?把这个说成“底线”,无非是预设女孩相对于男孩,是没有那么广阔的天地,是要依靠丈夫才能立足,是情感的动物。譬如@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说什么“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我觉得教育者对于性别有这么多偏见,非常危险。替你们班上的女生捏一把汗!

这种所谓的“性别认同教育”,其实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的,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期待,成就的动力和信心。这些与孩子的梦想、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截然分开的。按照他们这种培养法,其实就是要培养害怕成功的女孩,和没有退路、没有韧性而过于刚硬的男孩。

在性教育方面更是一派胡言。我懒得一一批驳,只想建议家长们考虑以下几点:

一、     在一个媒体密集、网络可以获得任何资讯的时代,限制男孩女孩对性的求知是没有意义的。与其禁止早恋或发生性关系,不如尽早根据他们性知识的求知欲,与他们讨论性,而不是回避。

二、     男孩和女孩都可能成为性侵害的对象,都需要教他们保护自己。

三、  将女孩预设为性的对象、潜在的性侵受害者,一再强调守贞是偏颇的,男孩和女孩都应该获得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索性,获得愉悦的知识。应该教育女孩的是,你自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性的经验不是耻辱。

我认为对于男孩和女孩,如果需要针对性别进行教育的话,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社会世界中的性别规范,为何对男女作出不同的约束,导致了怎样的后果,这种现状是否公平?要进一步提出的是,男女在社会中的差异,哪些是源自天性,哪些是来自后天养成?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和社会成见应该如何改变,来防止性别歧视和暴力限制了人们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

针对男性和女性所面对的社会对待的不同,我们要特别针对男生,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共情能力,消解他们的暴力倾向,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控制欲。要教育他们尊重女性,而不是将女性视为第二性别等级。

针对女生,要让她们知道,她们目前不能做的事情,并非由她们的“天性”造成,要鼓励她们跟这两百年来她们的前辈一样,为前人之不敢为,去挑战之前没有女性成功的领域——尽管这些领域正在不断被她们攻陷。

男孩主动,女孩主静;男孩善推理,女孩长记忆;男孩粗放管理合适,女孩温柔教育适宜;男孩尚武,女孩喜文;男孩要有阳刚教育,女孩要有阴柔浸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