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娃“修炼”后,我才知道做这件事,比成为“完美妈妈”更重要
四娃“修炼”后,我才知道做这件事,比成为“完美妈妈”更重要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滩教育 ,作者庄晓
文丨庄晓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学院君:养育四个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位杨妈妈,她是一位职场精英,拥有 4 个孩子。
通过她与孩子们的故事,告诉各位家长朋友,摆脱 " 最好 " 的焦虑,放宽心态,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却不强求,这样反而能享受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享受育儿成长的过程。
育儿路上,如何将子女送入精英大学的故事,屡见报端。在这些学霸、学神们的父母面前,我们往往感慨于他们孩子的出色,家庭教育的成功。
但看完这些 " 虎妈狼爸 " 的精英故事后,我们有时又不得不承认:为人父母会有差距,而孩子之间的差异,更可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生活时有波澜起伏的壮阔,也有平静淡然的幸福。除了向上看外,我们或许也能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受烟火气息的育娃真谛。
就比如这位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杨太太,她 " 擅长考试,擅长享受 ",然而婚后十二年,她却不知不觉,和杨先生撑起了一个拥有 4 个的孩子、两只仓鼠和两只猫咪的大家庭。
维系小家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六口之家呢?
但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的杨太太,不仅婉拒了老人的帮扶,也没有请住家阿姨,她和队友两人就迸发了出众的战斗力,就将四娃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值得一提的是,杨太太同时还是一位老道的刑事律师,甚至稍有闲暇,她还坚持公众号写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孩子们一起去夏威夷游玩
特别是在上海疫情期间,还在纯母乳喂养老四的杨太太,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家里老大、老二、老三的日常网课。
最忙的时候,她家里会同时进行五台视频会议,以至于杨太太在家里,还规定了几天的 " 轻声说话日 ",希望孩子们即使在家中,也要学会轻声交流。
能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里游刃有余,外滩君不得不佩服杨太太的 " 超能力 "。
在和她的聊天中,外滩君发现,成就她 " 六边形女战士 " 秘诀的,从来就不是所谓的时间管理大师技巧,而来自于父母们平和的内心。
或许,我们能从杨太太的 " 进化史 " 中,窥见多子女家庭的另一种教育自由:不要苛求成为 " 完美的父母 ",而是做更好的自己。为人父母,不妨放松一些,更重要的,是相信孩子们的潜能。
多子女家庭如何教育好孩子?
点「预约」,查看更多干货分享
疫情让我们更亲密了
尽管在外人眼中,杨太太是位 " 超人妈妈 ",但她并不以此自居。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在和杨先生共同分担家务外,杨太太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 " 陪玩 " 上。
就像字面理解的意思那样,除了孩子们完成学校作业以外,她一直鼓励孩子们利用大段空白的时间,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
她会鼓励 10 岁的老大完成作业后,和同学们聊聊天、画些画,多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至于学习还没完全 " 开窍 " 的老二,她也不会着急上火,而是降低要求,鼓励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时,她会花更多时间,陪着还在上幼儿园的老三,让她做一些彩色的趣味练习,希望在大部分没有网课的时间,老三不会一个人太无趣。
对于还在喝奶的老四,杨太太更是没有要求了。既然舍不得让孩子哭,那就放弃之前的瓶喂,坚持母乳亲喂吧。
以往,杨太太还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乐器、体育学习,但既然线下课程被取消,孩子们家中练习又难以坚持,就就索性,暂时把它们放一边。
" 大不了,疫情过后再加练吧," 杨太太笑着解释。她觉得艺术、体育以及一些学科类知识,今后随时都能补回来,但是这段特殊时光的特殊经历,却永远也补不回来。
杨太太希望 ge 孩子们今后回忆起今年的这个春天,不都总是灰暗的、消极的,而是特别的、轻松的、积极的。
孩子给杨太太的手工贺卡
孩子们也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岁月,沉下心认真思考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事,自己在哪些方面又特别不擅长……
在这段心灵放假的日子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忙碌、但有序,杨太太发现,自己反而还有了更多的空闲。
比如有时完成作业的老大和老二,会一起认真下着象棋,好奇的老三在一旁默默观战,老四还在呼呼大睡,而处理完工作的杨太太,甚至还能抽空玩几次《塞尔达传说》的游戏。
在这些岁月静好的晚上,杨太太觉得家人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封控期的居家生活,也更添了几分快乐和鲜活。
一起下棋的孩子们
一加一,有时会大于二
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家有三娃的人日常生活是啥样啊 ",在五花八门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多孩妈妈们的各种 " 鸡飞狗跳 "。
有 3 个女孩的网友 " 迪捷软件 - 老 K" 就生动描述了他的日常生活:
每晚起来脚下会踩着玩具,身上经常粘着饭粒,经常吃剩饭,早上想睡个懒觉,身上就有三座翅膀……晚起来脚下会踩着玩具,身上经常粘着饭粒,经常吃剩饭,早上想睡个懒觉,身上就有三座翅膀……
网友 Carrie 也感慨于繁重的家务,家中能用机器代劳的用机器。
3 个孩子就每天每人来个三明治吧,一个不够,那就两个。冰箱必须大容量,还想添置冰柜,总是塞得满满的。一个孩子没人吵,只会缠着妈妈,烦死;3 个孩子天天吵,脑袋疼死;但是有 3 个宝贝可以抱着亲,有 3 个宝贝对我说,妈妈祝你今晚有个美梦,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在这些回答中,吐槽也有爱。养育多个孩子,必然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杨太太这几个月来的 " 云淡风轻 ",也并非一蹴而就。
就比如 " 哄睡 ",这个让所有新手妈妈都如临大敌的难关上,杨太太也曾摔过跤。
深受到西尔斯亲密育儿影响,在养育老大时,杨太太坚持母乳亲喂,几乎每晚都要夜起三到四次,而日常哄睡难度,更是随着月龄增长,直线上升。
但随着老二、老三的意外到来,杨太太忽然发现,表现越不 " 在意 ",反而让 " 哄睡 " 更加轻松。
不再 " 孩子一哭就喂奶 " 的杨太太,惊喜发现,老二 2 个月大的时候,就有能力睡上整夜觉。
到了老三身上,她再次决定相信孩子的本能,让 3 个月大的老三,直接和哥哥姐姐同睡一间房。
三个孩子睡一间房
看起来,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杨太太意外发现,到了第二天晚上,三个孩子居然都能认认真真,一觉睡到大天亮。
当然,在最开始的一个星期,三个孩子的睡眠也会不和谐。
有时哥哥姐姐会吵到妹妹睡觉;
妹妹晚上哭哥哥姐姐也会被吵醒;
哥哥姐姐会偷偷跑到妹妹的床旁边找她玩,然后大家都没法睡………
但不知不觉间,妹妹也喜欢上了和哥哥姐姐一起睡," 实验 " 成功的杨太太,激动地还将哄睡趣事,写进了自己的公众号。
有一次我喂她吃奶,她吃饱了,就用手和我做拜拜的手势,因为她知道她自己要去睡觉了。然后我把她放在小床上,她眼睛就准备闭上睡觉了——她连看都没打算再看我一眼,可爱极了。
当三个孩子养成了到点就进房间睡觉的好习惯后,哄睡他们,远比哄睡一个要轻松得多。
这也是多子女家庭中较为有趣的一面,看似无奈的选择,却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
杨太太发现,生养多个孩子,并不意味着生养多个独生子女,而是在这个有机整体中,让孩子们自己学会相互促进、沟通和陪伴,这反而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更会交流、更会共情。
哥哥姐姐给老三过生日
杨太太曾举办过一场派对,邀请了不少多子女的家庭参加。
原本她还担心孩子们因为人数众多、不少又是第一次见面,难免吵架打闹而忐忑不已,但让她惊讶的是,整个欢聚会上,孩子们不分年龄,自然地玩在了一处。父母们只要在一旁喝酒、聊天就好了,因而这场最让她省心的派对,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得知老四又意外到来时,杨太太很快平息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坦然地迎接着家庭新成员的到来。
抱着老四的哥哥
从青涩到熟练,在成为 " 妈妈 " 这件事上,杨太太不断摸索前进。而她轻松带娃的背后,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
几乎每天晚上,杨太太和队友都会和孩子们,在饭后聚一聚,聊一聊今天每个人做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同时也会互相提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家中所有人都参与到 " 共同成长 " 的话题中时,杨太太不会再让自己,因为过多担心,掉入焦虑的怪圈。
从孩子们相亲相爱的场景中,她更能感到原来生活还有更多的美好。
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却不强求
" 鸡娃 " 几乎是父母间永恒的话题。杨太太也毫无例外,事实上,就在十多年前,她还曾经梦想努力成为一个 " 完美妈妈 "。
在养育老大的时候,为了找到一家理想幼儿园,杨太太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了精挑细选的幼儿园,又觉得各种不如意。短短 3 年,老大就辗转换了 3 个幼儿园。
到了 " 幼升小 " 的时候,按捺不住 " 鸡娃 " 焦虑的杨太太,同样也会因为陪做 20 以内加减法作业,血压升高、情绪崩溃……
在因为疫情而居家的 2020 年,杨太太每天早上,还会要求孩子们共读一篇课文。随后给姐姐安排好一天的学习计划。到了下午或是晚上,杨太太会帮她批改一天的作业,讲解做题,查漏补缺。
剩下的时间,则用来陪伴老二学习上。她希望能帮助孩子早日养成专心听课,自觉做题的好习惯。
姐弟一起学习
然而,这些看起来有条不紊的生活,反而让杨太太身心俱疲。有时委屈起来,她甚至还和队友吵了一架。
人力有时而穷。尽管有着心理准备,但父母的精力确实有限。无奈之下,杨太太也被迫不断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原来只有一两个孩子的时候,杨太太觉得自己什么都想要,但显然,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四个孩子的到来,让人力财力都有限的杨太太,开始不断降低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老二大班时写的英语作文
以往杨太太还会纠结于 " 忍一忍,守得云开见月明 ",也许 " 等孩子会走路、进托儿所了,我就可以不用总是陪着她叨叨叨了 "。
或者 " 从现在开始,要每天晚上和小朋友一起干嘛干嘛 ";" 我必须要努力在这段时间教会孩子干嘛干嘛 " ……。
但现在,除了坚持在培养孩子 " 学习习惯 "、" 学习兴趣 " 和 " 自主驱动力 ",这三点不放松外,对于其他各种兴趣班学习,或是不出格的小事,杨太太都任由孩子们来决定。
正在学习中的老三
除个别情况外,杨太太坚决不陪孩子做作业,对于孩子们的乐器课,杨太太也是持鼓励态度,但是孩子们平时练习,她也很少从头陪到尾。
对于多孩家庭来说,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兴趣班都是一件奢侈品,因此," 放过自己 " 的杨太太,更多是向孩子们强调:
除学校教授的知识外,你们应该能在学校习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考试成绩;练习的过程是为了磨炼你们忍耐和努力的品格。
希望能有一个相对 " 体面 " 的成绩。
其中,衡量 " 体面 " 的标准,则在于孩子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为此,虽然没有报名各种补习班,但杨太太会要求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教辅书,以书册为单位,一本本书地学。
平时共同学习的孩子们
当杨太太的 " 鸡娃 " 重心,从过渡追求学识,到对孩子品格的重视后,杨太太发现,原本烦闷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
以往看到孩子学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杨太太,现在从想要做到 " 最好 ",到尽可能选择省时省力的生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万事不强求,反而让杨太太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孩子是 " 天注定 ",
要做更好的自己
对比独生子女家庭,杨太太觉得自己有了更多教育样本。她发现,即使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宝宝们,在看起来长得都一样的婴儿期,都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孩子不呛奶;
有的孩子爱吐奶;
有的孩子尿布可以湿两斤也不影响她睡觉;
有的孩子则是尿布有一点湿就会以哭声提示父母。
等孩子长大后,这种差别也越加明显。曾一度焦虑于 " 聪明姐姐 " 和 " 平庸弟弟 " 的杨太太,在想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后,内心也更加释然。
在抚养老大的时候,杨太太辞职,成了一位全职妈妈,但随着孩子的日益长大,杨太太发现,自己并没有从家务和养育孩子中,感到快乐,相反当孩子习惯不好时,她会觉得自己失职;家务没做好,也会深感内疚。
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思前想后,杨太太勇敢地走上职场,成为了一位时间更灵活的刑事诉讼的律师。
虽然新工作适应起来并不容易,遇到的挑战不亚于当初成为一位全职妈妈,但是工作这件事本身,让杨太太有了很大的满足。
就像对孩子放手一样,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要面对他们的人生,而妈妈们,也要面对自己的人生。
做更好的妈妈,前提是做更好的自己。
工作中的杨太太
虽然成为职场妈妈后,陪孩子的时间会相应变少,但这也让杨太太更能享受育儿的乐趣。抓大放小,珍惜当下,让杨太太觉得,自己对很多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当问及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费时,杨太太想的先是喜,而不是忧。" 也许今后孩子们自己能挣到奖学金呢 ?"
四个孩子的降临,让生活不会变得更坏,只会变得更好。杨太太发现,当摆脱 " 最好 " 的焦虑时,自己的心态更加松弛,孩子点滴的成长,也更能被父母看见。
这也许也是另一种养育的智慧:不把生活过成 " 任务模式 ",而是认真去享受育儿成长的过程。
当父母能承认自己智慧有限,尽力却不强求时,也许更能处理好自己和孩子之间天性:尝试用自己优势的地方去帮助孩子补足他的缺陷;也和孩子一起接纳彼此的不足。
养育子女的育儿路,道阻且长,但心怀希望,总会未来有可期。
直播预告 | 周五(8 月 19 日)早上 8 点,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连麦希捷科技中国区总裁,同时也是三个男孩的妈妈孙丹,与大家分享:「两家六个男孩,如何引导孩子男孩自我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点击下方「预约」即可预约,准时观看!由于网络原因,最近一段时间的张华读书会直播暂时转移到少年商学院视频号上进行,请大家转发告知哈。
-
- 教育部:9 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
-
2022-08-30 10:40:35
-
- 一步步把儿子送进耶鲁哈佛,她这样“松紧结合”培养孩子内驱力
-
2022-08-30 10:38:32
-
- 微软中国 CTO 韦青亲述:微软 20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
-
2022-08-29 10:54:25
-
- 一个人是怎么变自信的?搞懂这些就行了
-
2022-08-29 10:52:23
-
-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精神内耗”?没有认知上的觉醒,打再多“鸡血”也没用
-
2022-08-29 10:50:20
-
- 陈颖坚:领导力的 7 个层次,越复杂越要往高走
-
2022-08-29 10:48:17
-
- “不是天才就学不好数学吗?”终于有一部剧,拍出了普通人该怎么学数学
-
2022-08-29 10:46:15
-
- 一所好的学校,须得“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这 3 个择校维度真的很重要!
-
2022-08-29 10:44:12
-
- 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明天
-
2022-08-29 10:42:10
-
- 常人解答表象,高手直击本质
-
2022-08-29 10:40:07
-
- 为什么有人开窍、有人却掉队?父母做不到这些,孩子可能难以跨越“学业分水岭
-
2022-08-29 10:38:05
-
- 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谁管谁, 而是谁帮谁
-
2022-08-29 10:36:02
-
- 任正非: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给狗吃的
-
2022-08-06 10:30:55
-
- 为什么说有些公司薪水再高也不要去?
-
2022-08-06 10:29:03
-
- 人的一生,必须经历 3 次蜕变
-
2022-08-06 10:27:10
-
- 和掌握 10 多门语言的他聊过后,学习外语的方法、意义全都找到了 .
-
2022-08-06 10:25:18
-
- 逆势增长 20 倍,麻爪爪做对了什么?
-
2022-08-06 10:23:25
-
- 管理最大的失败:老板不“分享”,高管不“分担”!
-
2022-08-06 10:21:32
-
-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能力给的
-
2022-08-06 10:19:40
-
- 要增长,哪有所谓的“一招鲜”
-
2022-08-06 10:17:47